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详细内容

学习园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7 08:36:20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马建青 游志纯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

 

一、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掌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战略定位:一项“三个事关”的极端重要的工作

  从战略价值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事关”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大战略价值,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强调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党、国家、民族层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层次的战略定位。高层次的战略定位,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能够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以对党、国家、民族负责尽责的高层次使命站位来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二)战略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重要工作。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有使命引领工作的意识,又要明确以何使命引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族复兴这一总的使命大纲,根据时代变化和发展要求,因时制宜地制定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系列战略使命和任务,使文化强国的建设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两个巩固”,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五大任务”,再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在使命导向作用的引领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巩固、发展和提高,又在使命激励作用的驱动下不断迈向更高的目标追求。

  (三)战略部署:以“七个着力”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是一项“三个事关”的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把握工作全局的整体性、注重具体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工作开展的协同性,从而作出科学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擘画,到全面覆盖、协同推进的具体部署,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了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方位布局。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最新要求,涵盖了党的领导、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新闻舆论、传统文化、文化产业事业、国际传播七大核心方面,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

二、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掌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历史主动

  (一)赓续优良传统: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回顾历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横跨世纪、取得辉煌的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格局性变化,归根结底在于拥有党的坚强领导。进入新时代,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变革和世界意识形态交锋日益激烈的新形势,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坚持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和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七个着力”中,首要的着力点就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既是对“党管宣传思想文化”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的赓续,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开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首要遵循和根本保证。

  (二)汲取历史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放眼世界人类文明史,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民族。这种“历史感”表现为,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的跌宕起伏与艰苦奋斗中,铸就了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品格、文化智慧对当今治国理政提供着诸多有益启示,为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着诸多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传承和转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能量、汲取智慧、获得创新的启迪,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书写新时代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心存历史敬畏: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文化情怀,其中“敬畏历史”是他文化情怀的重要内容之一。之所以要敬畏历史,是因为历史是崇高的。历史的重要,体现在我们通过历史资鉴经验、汲取智慧;历史的崇高,则表现为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是不容许随意评论和篡改的。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抛却敬畏之心,在虚无历史、戏谑历史、篡改历史上大做文章,对公众的历史观造成严重的危害。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就在于敬畏历史,要坚持将敬畏历史作为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道德操守,引导公众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也要增强对历史的敬畏,以对历史的敬畏感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三、以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铸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安全防线

  (一)守得住底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地位的赋予,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突出的意识形态性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安全,是“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的核心领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容篡改、不容挑战的重要底线。因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底线一旦被突破,必将催生政治上的改旗易帜,进而引发其他工作防线的分崩离析。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苏联出现“卫星上天”但“红旗落地”历史悲剧的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意识形态底线的失守。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意识形态,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必须守牢的底线。底线思维运用的首要基础,就在于守住底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有守得住底线,才能行稳致远,不犯颠覆性的历史错误。

  (二)从最坏处着眼: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预判和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

  底线思维要求我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重视风险,以充足的准备应对和防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从最坏处着眼”的话语生动阐述了底线思维的运用方法。一方面,“从最坏处着眼”要求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视和应对工作中的风险,全面分析和研判风险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另一方面,“从最坏处着眼”要求我们对应做好最充足的准备,打好思想准备和方案应对的“预防针”,使任何风险始终处于可防可控、能防能控的状态。

  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增强风险的预判能力,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风险是会积累、传导和演变的。如果风险发现得不及时,小的风险会升级为大的风险,局部性风险会扩大为系统性风险,具有潜在危害的风险会演变为具有实质危害的破坏。因此,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善于预判风险,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力争及时发现风险、及早化解风险。比如,面对社会存在的一些道德风险,如“金钱至上”观“娱乐至死”观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人要坚守道德底线”“人的行为不能没有底线”“不让无底线的娱乐淹没我们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全党重视和化解道德风险,及时制止道德风险向更严重的意识形态风险的蔓延演变。

  (三)打好主动仗:主动塑造新优势,不断开辟新局面

  底线思维不是让我们一味被动地防御底线,而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底线思维既要“注重堵漏洞、强弱项”,又要“打好主动仗”。因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守得住底线,化解好风险,又要善于在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优势,打好开辟新局面的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曾运用底线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地带”和“阵地意识”的重要论述。“三个地带”是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划分为红、灰、黑这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阵地;黑色地带,是敌对势力侵占的区域,对此必须坚决进行斗争,持续压缩并占领其空间;灰色地带,则是在红黑之间模糊摇摆的区域,需要我们对这部分群体积极开展思想引导工作,主动争取其向红色地带转化。通过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主动占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四、以全面系统的辩证思维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关系

  (一)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的关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者并不是对立的,需要我们辩证地来看待,深刻认识二者的同一性。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宗旨的政党,是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政党。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脱离人民谈党的领导是没有根据的、是苍白无力的。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凡是将党和人民对立起来的论调,诸如“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等话语,都是主观臆断、孤立片面的错误观点。

  (二)正确把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力发展经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文化建设,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然而,作为中心工作的经济建设和作为极端重要工作的文化建设并不是截然对立、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推动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发展矛盾的根本钥匙,也是做好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所在。文化则是灵魂,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绵绵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助推经济的发展,赋予经济建设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不仅具有助推经济发展的价值,还要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有市场的文化或许不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没有被广大群众自觉消费使用的文化难以称为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先进的文化产品,“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由此可见,经济发展要体现人文关怀,文化建设也要重视“票房价值”,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三)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负面斗争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积极正面的声音,也有消极负面的舆论,这是社会客观存在的两个方面。面对这两个方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所谓两点论,一方面是不能只看负面、忽视正面,比如由于看到了个别问题,就一叶障目地把整体形势说得一片黑暗;另一方面是不能只看正面、忽视负面,不去解决问题。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做好正面宣传,也要积极同负面问题作斗争。所谓重点论,就是分清工作主次、把握工作重点。从我们国家的发展实际看,积极正面的事物占据主流,消极负面的问题是支流。因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全面准确地反映积极正面的主流,将唱响主旋律作为工作的重点。

  (四)正确把握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不是中国的专利,也不是世界哪个国家的专享物。特别是西方国家利用其舆论的优势条件,编造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话语来故意抹黑中国、唱衰中国。因此,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以辩证思维统筹把握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对国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也身体力行地走向世界、扎实推进面向国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准确、生动地阐述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既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又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塑造了可亲、可爱、可敬的大国形象。

五、以引领时代的创新思维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活力

  (一)理论创新:以“第二个结合”引领新的思想解放

  理论是工作的指南,理论创新则提供了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广阔空间。“第一个结合”主要从中国现实的实践角度,解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落地、如何应用的问题,实现了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则聚焦中国历史的文化层面,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深入扎根、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推动创新的活力源泉。新时代的“第二个结合”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辟了创新空间,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方法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有面向理论上的创新,还有面向工作方法上的创新。理论宣传、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的过程,应是一个启迪心智、荡涤灵魂、激扬斗志的过程。若要使这一过程在实践中顺利开展、取得理想效果,关键在于“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方法论,便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法的重要创新之一。

  (三)制度创新:完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治理体系

  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国家法律、党内条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四维一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制度体系格局的建立和完善,是创新思维在制度建设向度上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可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依循的国家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党内条例如《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行政法规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如《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四个维度上的规章制度不断丰富完善。这些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简介:马建青,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游志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终审:后勤服务与管理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