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一)
作者:刘宝东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新时代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2023年6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在坚守好魂脉和根脉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明确了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揭示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新时代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牢牢坚守好魂脉和根脉,必须始终遵循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相统一。
第一,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是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强调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生特质。党的自我革命,是指作为革命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基于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自觉推动的具有强大自律性和自我超越性的行为过程。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由此可见,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在此基础上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精神、革命理论和哲学基础塑造了党的革命属性,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准确理解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是新时代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的重要理论前提。在理论逻辑上,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的,党的自我革命的力度决定了伟大社会革命的高度,实现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使命和价值指向。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自我革命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和民生大计,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一大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在实践逻辑上,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和保证。自我革命彰显了革命主体主动意义上的扬弃、发展与变革,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的强大勇气和动力激发出了领导社会革命的能力,而且自我革命持续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在坚守好魂脉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自我革命强调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在该规律中的内在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该规律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资源、内在逻辑与当代价值。比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论述,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净化的理论基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论述,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彻底革命精神的论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新的政治品格;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策略的论述,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提高的策略方向;等等。这些宝贵的思想理论资源对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启示意义。
第二,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的前提。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提出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沃土。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例如,中华文化中反躬自省的优良传统。从《周易》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到《论语》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再到《汉书》《资治通鉴》所强调的“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关于自我反省的表述,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其传承的自我革新的价值意蕴却一以贯之。历经时代沉淀,这一优良传统早已是我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因而成为孕育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又如,中华文化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周易》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汉书》中的“安不忘危,盛必虑衰”,都高度彰显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进京赶考”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断探究。再如,中华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思想。《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强调的革新姿态,《周易》革卦、鼎卦中蕴含的守正、务实的改革智慧,激发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正是通过把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锤炼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在坚守好根脉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深入挖掘。习近平曾经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能丢,一旦忽视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汲取营养,理论创新就会失去丰厚的思想资源和不竭的文化源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就会渐趋暗淡。
第三,在“两个结合”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新成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3年5月,在共产国际解散之际,我们党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三个深相结合”,就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具体化了。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形成“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可以说,从“一个相结合”到“三个深相结合”,再到“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确立巩固主体性、发扬自我革命能动性的过程。
在“两个结合”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规律性认识,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种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在此基础上,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结合中创造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要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让两大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思想体系在结合中不断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新的理论优势。
用户登录